利好来袭!刚刚,太阳能电池领域,又有技术突破!

太阳能电池领域,又有技术突破!

11月10日晚消息,日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

从整个光伏产业来看,三季度以来,在“反内卷”政策的推动下,光伏产业链价格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在二级市场上,光伏概念股近期持续活跃。截至目前,A股光伏板块总市值超过2万亿元。

重要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易于低成本印刷制备且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优势,被视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从最初的3.8%提升至超过26%,逼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水平,但与理论极限效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据科技日报10日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在传统工艺中,甲基氯化铵中的氯离子在薄膜结晶过程中会向上表面迁移并富集,导致钙钛矿层在垂直方向上氯元素分布不均。这种不均匀性会引发表面缺陷和界面电子势垒,增加载流子复合,影响电池性能与长期稳定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能在垂直方向使氯元素均匀化分布的策略。他们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引入碱金属草酸盐,利用其解离出的钾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强结合作用,有效抑制了氯离子的无序迁移,使其在钙钛矿层中均匀分布。


0 评论

发表评论